Search

【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 工作坊|常見問答大放送📣】
以「#產出SCI文章」為目標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 工作坊|常見問答大放送📣】
以「#產出SCI文章」為目標,可以學什麼?
⠀⠀
#新手最想問的⠀⠀
🤔:我剛起步,來上這個課,值得嗎?
⠀⠀
如果你打算寫 case report,就值得。
⠀⠀
初學者以 original article 起步,挫敗感太大,我一般建議,提早開始,且先從 case report 開始練兵。有寫作經驗,並累積了一些臨床感後,再挑戰 original article,比較不會被挫敗感擊倒。
⠀⠀
等 original article 成功發表後,同時加上 technical note,可增加一年所能發表的論文數,快速增加國內與國際的同儕能見度。
⠀⠀
以上都有了之後,就可以開始寫 review,把自己的整體想法做個記錄,並為自己過去在專業領域的努力,寫下里程碑。
⠀⠀
以上各種產線全開後,#就有機會挑戰一年10篇 SCI 的學術巔峰狀態。
⠀⠀
⠀⠀
#寫作者很想知的
🤔: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 學這三種有什麼好處?⠀⠀
⠀⠀
這三種其實就是「original article 以外」的重要文體。雖然一個重個案、一個重技術、一個重脈絡,但在撰寫與投稿上有其相近之處,對醫學專業生涯的累積上,也都有獨特的意義。
⠀⠀
◾️在做 original article 的時候,總有些很特別卻沒辦法收入的個案,這種可以用 case report / case series 做補充發表。增加發表數目,也增加寫作多元性。
⠀⠀
◾️患者採用了特殊治療,得到特別結果,卻與收案標準不合,無法列入研究,這類的經驗,可以整理成 technical note。顯示我們在臨床服務上的用心與先進。
⠀⠀
◾️對一個領域有多年的鑽研,已經有些文章發表,把自己的想法寫成 review article,就能奠定江湖地位,日後出國開會,年輕醫師都會跟你說:「老師您好,我是看你的文章長大的。」
⠀⠀
你遇到有意思的個案嗎?你有獨特的臨床技術嗎?你對一個領域有深度想法嗎?
⠀⠀
個案、技術、回顧,三個願望,一次滿足。
⠀⠀
⠀⠀
#投稿者都要懂的
🤔:評估期刊很重要嗎?不就是從 impact factor 高的一本一本投下來?
⠀⠀
從 impact factor 高的一本一本投下來,這樣的想法,忽略了人會有挫敗感,也忽略了時間的因素。
⠀⠀
期刊世界大如海,從 impact factor 高的投下來,經過三本退稿之後,對研究者本身的信心挫敗感很大,而且,如果選到審稿緩慢的期刊,一年就過去了,本來很新潮的主題,可能都已經退流行,甚至被搶先發表完畢。
⠀⠀
選擇適當的期刊,投稿適當的分類,並選擇審稿速度較快的,快速 match,#對於在臺灣研究環境努力生存的你非常重要。
⠀⠀
這幾年學術期刊越來越多,而且變化很大,有傳統期刊惡性化的,也有曾有爭議行為想要洗白的。我們會教你評估期刊的好壞,期刊首頁是不是在騙你,哪些特徵可信,哪些甚至連號稱的 impact factor 都是假的。協助你趨吉避凶,並最大化、最速化升等分數產出。
⠀⠀
⠀⠀
#做圖者必要會的
🤔:處理圖片也要學?我聽人家說,用 Photoshop 就能搞定?
⠀⠀
Photoshop 是很強大的圖片編輯軟體,但最大的問題是「瓜田李下」,旁邊那些神奇按鈕,太過 powerful,點一下細胞就不見,點兩下還能複製出腫瘤,一個忍不住,就跨越學術紅線。
⠀⠀
我們的課程教你使用簡報軟體 PowerPoint 做圖,沒有那些魔性按鈕,無法對影像作犯規的局部修改,只用 PowerPoint 基本功能,就能完成圖片處理。
⠀⠀
雜誌社要求送出原檔與處理過程時,PowerPoint 檔案格式本身就說明了自己的清白與坦蕩,也保留所有圖層與調整資訊,根本就是圖片造假風波的絕緣體。
⠀⠀
用 PowerPoint 處理投稿影像,軟體容易取得,人人均可上手。這次互動實作,我們就教這個。
⠀⠀
⠀⠀
🔹全新企劃|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 工作坊
🔹活動時間|7/11(日)9:00a – 4:40p
🔹立刻報名|https://casereport.innovarad.tw/event/


Tags:

About author
實用型互動工作坊 高品質大型研討會 http://www.innovarad.tw/
實用型互動工作坊 高品質大型研討會 (用「心」的新思「惟」)
View all posts